企業財務報表的審計方法是什么?
發布日期:2020/12/8 9:20:31 瀏覽次數:
對于企業經營者和管理層來說,為了真正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很多時候他們都會按照要求進行財務報表審計。那么,在進行這一審計的過程中,企業財務報表的主要審計方法是什么呢?接下來,本文將對此進行詳細的了解!
一般說來,企業財務報表的審計方法有以下幾種:
1.對賬戶基礎的審計。對賬目的基本審計也稱為詳細審計。主要是對被審計企業的相關會計核算進行逐個審核,以查清審計中是否存在舞弊行為。在審計開始時,審計程序首先對分錄與原始憑單或其他會計文件進行對賬,然后與總分類賬進行分類賬對賬,最后審查總分類賬,并與試算表和資產負債表對賬。為了提高審計后期的工作質量,可以采用"抽樣檢驗"的方法,而不是一個一個地進行檢驗。
2.對制度基礎的審計。該制度的基本審計是以內部控制制度為主要審查對象的審計方法,其目的是驗證報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具體方法是在內部控制評價的基礎上,通過對內部控制系統的抽樣和評價,對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價。制度基礎審計的特點是以被審查企業現行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審計的出發點和重點,注重對會計數據所依賴條件的理論研究和評價,而不是對單個會計數據的審查和檢查,從而消除審計人員對繁瑣會計數據的精力和注意力。
3.對系統的基本審計與對賬戶的基本審計進行了比較。賬戶的基本審計強調對控制系統產生的結果進行直接檢查,而不是對系統進行深入的內部檢查,而基于控制系統的審計方法則側重于分析系統的內部結構,分析在產生最終結果的過程中各個步驟之間的關系,研究系統內部是否有足夠的控制環節,以及這些控制環節是否發揮了充分的作用。如果對整個系統進行分析和一些選擇性測試,就會發現有足夠的控制來起到防止誤差的作用,這也說明了系統產生的結果是正確的。
4.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審計人員必須從高于內部控制制度的角度考慮企業內外的環境因素。具體而言:在制定審計計劃時,審計師應首先充分掌握被審計單位各方面的情況,分析被審計單位經濟業務中的差錯和欺詐風險。一般而言,風險導向審計的目的是驗證報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其方法主要是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基礎上設計和實施有針對性的測試程序,以便合理地發現重大錯報。